1988 年 12 月 20 日,福建省霞浦县委党校里人来人往,宁德地区领导第一个下访接待日在这里举行。时任地委书记习近平及地直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同霞浦县领导一起接待来访群众。
习近平的第一个接待对象是县公交公司职工舒穗英。由于县对台部在其房屋旁边的河边建房,导致河道淤积,9 月间的一场洪水冲进舒穗英家中,冲走了粮食和部分财产。为此,她写信给地区领导反映情况,要求县对台部负责清理河道,并赔偿经济损失。“没有想到,习书记会这么快主动找到我。”现年已 68 岁的舒穗英提起当时的情景,依然记忆犹新。在接访现场,习近平详细了解情况后,便同地县有关领导到舒穗英家察看,并提出处理意见。这次接待日,地、县两级领导共与 102 名上访群众面对面交流,受理各种问题 86 件,其中有 12 件得到当面答复解决,其余的限定在一个月内处理完毕,做到事事有落实,件件有回音。当天的总结会上,习近平说,我们工作目的是为人民服务,不仅要对上面负责,而且要对群众负责,为人民做主。古时候的县官尚且还有击鼓升堂,为民申冤,而我们却成天忙于开会,很少主动去抓这种事,这是不应该的。
在习近平看来,“信访工作的首义,在于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把心贴近人民”。他要求:“在新形势下,各级领导必须放下架子,打掉官气,主动上门,把信访工作做到基层,把党的关怀和政府的济助送进普通群众的家庭。”他改上访为下访,畅通了群众表达合理诉求的渠道。
深入学习《习近平在福建》,我感受到厚重的真理味道、理论味道、实践味道。作为党员干部,要学习贯彻“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执政理念,确立以职工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要学习弘扬“马上就办、办就办好”的优良作风,提高工作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要学习锤炼“抓铁有痕、踏石留印”的担当精神,破解维权服务的重点难点问题。
通过认真研读《习近平在福建》,我感受到《习近平在福建》是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鲜活教材,为秉承弘扬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工作时的创新理念、重大实践和优良作风提供了生动典范,为奋进新征程提供了不竭的动力之源。党员干部要在学习领悟上明内容、把方向、强作为,在学深悟透上下功夫,以工作成效检验学习成果。
在福建这块充满激情的热土上,习近平总书记怀抱一颗赤子之心,探索奋斗了 17 年半,取得丰硕成果,至今仍闪耀着真理的光芒。新时代呼唤新作为,我们乡镇干部要传承弘扬弱鸟先飞、滴水穿石的精神,以百姓心为心,关心职工冷暖,把满足镇域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我们奋斗的方向、坚守的情怀。
“群众利益无小事”“一枝一叶总关情”。学习《习近平在福建》,感受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心系基层、心系群众、心系民生的赤诚情怀。作为芦柞镇基层干部,要落实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牢固树立以群众为中心的工作导向,践行群众路线这一工作的生命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