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4 年,习近平在梁家河任大队支书时,梁家河土地少,乡亲们穷,吃不饱饭,习书记决定带着大家在梁家河河道打水坠坝,淤地造田。因梁家河河道是雨季泄洪口,几百年来都没修过坝,村民们–尤其是思想保守点的老人强烈反对。习书记认为泄洪口是个问题,但不是没法解决:淤地坝拦好加固,自然河道清淤加深形成泄洪沟,只要工程质量过硬,就能做到增地、泄洪两不误。习书记拉上王宪平,开始挨家挨户地做思想工作。功夫不负有心人,这些老人的思想最终叫他们做通了。
梁家河历史上第一座水坠坝开工了。那时候正值冬末,天气异常寒冷,河渠里冰块厚,不处理掉冰块,地基就不稳,春天冰雪消融,坝就会塌。于是习书记动员大家下渠挖冰块,他第一个走进冰水里往外搬冰块。打坝期间,习书记起早贪黑,夜以继日,把精力都放在了这个工程上。他身先士卒,不仅一直在第一线指挥,也一直在第一线劳动,铲土、打夯、搬块石、砌堤围,事事和村里人并肩战斗。
对于村民们最担心的泄洪沟,习书记特意跑到县里,找水利部门的技术人员来现场勘察,并根据当地水文资料,按照百年一遇的泄洪量进行了精确计算,制定了科学的施工标准,又对泄洪沟两侧进行了加固。
习书记在梁家河逢山开路、遇水搭桥,在他的精心治理下,梁家河由一个青黄不接全村出去乞讨的贫困村,变成了村里人能吃饱穿暖、红红火火、一片生机的新农村。
“作为基层党员干部,不仅要学习习近平总书记迎难而上的精神、埋头苦干的务实作风和攻坚克难的勇气,同时也要有爱学习、能吃苦、办实事、敢担当的干部形象,还要积极参加理论学习,把学习成效转化为好的工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