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人居环境整治长效工作机制,街道办以乡村振兴为抓手,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持续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做足人居环境“功夫课”。
强化宣传、上下联动,谱好“动员曲”。利用“三会一课”“党员活动日”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组织党员志愿者、新时代文明实践志愿者深入村庄,持续宣传、广泛动员。按照“镇-工作区-村”三级联动机制,积极营造“干部示范干、党员带头干,群众跟着干”齐抓共管的浓厚氛围,持续开展“五大堆”清理工作,大力推进村容村貌和家庭环境持续改善,促进人居环境由“一处美”到“处处美”转变。
靶向整治、夯实基础,打造“硬底盘”。持续推动厕所改造,抓好后续管护。建立“一厕一档”台账,因村因户施策,完成镇内厕所改造 2565 户,建成无害化公厕 12 座,卫生厕所普及率超过 95%。贯彻绿色发展理念,狠抓污水治理,投资 560 万元建设社区生活污水处理站 9 个,日处理能力达 1000 余吨,切实推动了农村基础设施改善,促进人居环境由“面子美”到“里子美”转变。
构建机制、注重长效,列出“计划表”。明确时间节点,常态化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按照“路面日日扫、河道周周查、‘五堆’月月清,绿化季季修”的工作机制扎实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工作,通过“周检查、月评比、季表彰”的模式开展监督工作。全面推行“门前三包”责任制,督促村民做好门前卫生、绿化、秩序工作。通过“美在农家”评选活动,奖励一批、带动一批,激发村民参与热情,使村民逐步养成良好的卫生、生活习惯,促进人居环境由“一时美”到“时时美”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