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福建任职期间,习近平曾响亮地提出:“一定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这句话,至今回荡在各级领导干部耳畔。习近平始终关心群众,热心服务百姓。他做的每一件事,老百姓都记在心里。习近平在福建任职时为百姓办实事的几个小故事,推荐给大家。
1989 年初,时任宁德地委书记习近平到坂中乡大林村调研。村口有一所大林小学,这所小学是一间只有两个小窗户的土坯房,全校 4 个年级 47 个学生只有这一间教室、一个老师,每次一个年级只能上 10 分钟课。习近平看了心情很沉重,回去以后马上委托宁德军分区政委为大林小学送去各种生活学习用品,包括书包、铅笔盒、铅笔以及衣服等。后来,习近平还给大林村筹措了专项资金,建了一个两层楼四间教室的新学校,实实在在为畲族村教育做了件大好事。
人民情怀,是为民、忧民、亲民、敬民。在福建期间,习近平同志掷地有声地指出:“我们要牢记政府前面的‘人民’二字。”他经常下乡听取群众呼声,工作安排也处处想到群众,从宁德的造福工程,到闽宁协作示范村,再到省内省外的对口帮扶,他抓扶贫工作一直扎扎实实、卓有成效。习近平同志把自己完全融在人民群众当中,得到了人民的认可,那时福建人民都叫他“百姓省长”。作为党的干部,习近平总书记给我们树立了榜样。
作为基层的党员干部,树立人民情怀,就是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全力做好普惠性、基础性、兜底性民生建设,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都是有原因的,我认为活出自己的价值,助人为乐、造福社会这是实现人生意义的重要途径。没有任何人愿意一辈子碌碌无为,同样都是一辈子,有些人重于泰山,但有些人却轻于鸿毛。作为基层农村干部,我们要努力实现自己的价值,要深刻意识到,干部干部,干是当头的,干事担事,是干部的职责所在,也是价值所在。
多担当、多干事、多尽责,这样才会有更大成就。在新时代,党员干部不能只想当官不想干事,只想揽权不想担责,只想出彩不想出力。温室里长不出参天大树,懈怠者干不成宏图伟业。党员干部要勇于挑重担子、啃硬骨头、接烫手山芋,练就担当作为的硬脊梁、铁肩膀、真本事,苦干实干、不懈奋斗,唯有如此,才能创造无愧于党、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的业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