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蒋庄村集体经济组织基本情况
沂水县黄山铺镇蒋庄村位于镇驻地南 2 公里处,紧邻胜利河畔,共有 551 户、1587 口人,其中党员 51 名;共有土地 1600 亩,其中平整良田 400 亩,其余约 1200 亩为较贫瘠的山地。近年来,该村坚持以党建为引领,因村施策创新发展“六促一保”增收模式,有效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2020 年该村村集体总资产 67.7 万元,总收入 66.1 元,股权总数 1546 股,发放股权证 542 本。
二、蒋庄村集体经济组织增收具体做法及成效
(一)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促增收。前期经调查发现,该村 50 周岁以下村民大多外出打工、经商,土地有的低价转包给他人经营,有的栽植杨树等低经济价值作物,有的由家中老人通过最原始模式经营种植。针对这一现状,该村由村党支部发起成立了沂水县旭阳现代农业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成员 197 户,合作社通过土地流转(租赁、互换)、土地入股、资金入股三种模式,将 300 余亩农户分散经营的耕地收归农民专业合作社进行规模化、集约化经营。一是流转土地、规模经营。村集体按照每股每年 1000 元的标准进行入股,村集体占股 30%;农户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的,合作社按照每亩每年 500 元的土地流转费支付给农户,合作社的盈利、亏损与农户无关;农户用土地向合作社入股的,按照每亩 0.5 股进行折股量化,入股后无论合作社是否亏损,年底按照每亩 500 元进行保底,盈利时按股分红;规划生产基地内有土地的农户,既不想流转也不想入股,村集体采用异地置换的方式将土地集中起来。通过上述模式,全村共集中连片流转土地 300 余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二是统一管理、专业经营。完善基础设施,对流转出的 300 余亩连片土地,统一规划建设了道路、排水和水肥系统。加强科技服务,合作社成立了科技服务队,邀请县农业局的专家制定了粮食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每年 2 次聘请技术专家举办培训班,专题培训粮食种植技术,指导成员标准化生产,做到了“四统一”,即统一品种、统一化肥农药、统一技术、统一销售。另外,合作社实施测土配方施肥,每亩用费投入可减少 15%。
2020 年,合作社实现生产小麦 31 万斤,收入 30 万元;玉米与奶牛场签订青储饲料供应合同每亩 1000 元,收入 30 万元;种粮直补 41100 元;合计收入 64.11 万元。扣除投入成本:机械费每亩 220 元,化肥、农药每亩 360 元,人工每亩 50 元,种子每亩 80 元,300 亩生产成本共计 21.3 万元。净收益为 42.81 万元。合作社提取 20%的公积公益金 8.6 万元,预留第二年生产投入 3 万元,盈余资金 28.91 万元,每股分红 1451 元,农户每亩地折合收入 725 元,村集体占 65 股,实现增收 9.43 万元,有效促进了村级增收、农户增收和贫困户脱贫的三赢局面。
(二)加强耕地“非农化”、“非粮化”治理促增收。加大对在基本农田上栽植的杨树用材林整治力度,通过宣传教育引导、出台激励政策、党员带头砍伐等措施,引导督促村民砍伐占用耕地的杨树林 70 余亩,全部由村合作社流转后种植小麦、玉米,2020 年实现村集体增收 2.2 万元。
(三)项目飞地促增收。利用上级拨付的 93.24 万元扶贫资金,通过飞地模式参与投资建设了汇博、汇蓝、汇泽三大现代农业园区,三个项目年分配收益 7.9 万元,收益的 30%分配到村集体实现年增收 2.37 万元;收益的 70%共 5.53 万元以差异化分配的方式分配到 52 户.98 贫困户,年人均增收 560 元以上。
(四)盘活闲置院落促增收。村内有一处闲置院落属建设用地,由村集体盘活租赁给企业建设新型建材项目,通过收取土地租赁费实现村集体年增收 3.6 万元。
(五)农村财务集中清理促增收。对全村的承包地、四荒地、山林地、养殖场、河滩等进行全面普查,建立资产台账,清欠承包租赁欠款,完善承包租赁制度,堵塞村集体资产流失漏洞。通过开展农村财务集中清理工作,2020 年共实现村集体经济增收 48.5 万元。
(六)产业链延伸促增收。针对本村及周边村庄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较多的情况,今年积极争取上级村集体增收项目资金 100 万元,同时通过村集体投资、村民入股、社会资本入股等方式筹集资金,计划建设粮食烘干、面粉加工和农资超市 3 个村集体增收项目,预计可实现村集体年增收 15 万元。
(七)农村财务规范管理保增收。高标准开展临沂市农村财务规范管理试点工作,全面提升该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为村集体持续稳定增收提供了有力保障。一是办公建设标准化。对该村财经办公场所进行标准化提升,高标准建设了农经服务大厅,设立标准化档案室,配备电脑、打印机、扫描仪务等设备。二是财务管理规范化。制订村级报账流程图,实现报账流程信息化、智能化。统一财务收支管理,村集体所有收入实现后 2 日内必须上交镇代管,实行收支两条线。所有村建立资产台帐和资源登记簿,资产、资源管理严格按照村级事务规范化相关规定执行,有效规范了村集体资产、资源运营、外置。三是财务公开制度化。明确公示时间,村集体每月在审计下账 2 日内将上月财务活动情况进行公示,每年的 7 月 10 日和 1 月 10 日对半年、全年的财务活动进行公示。利用手机微信群、互联网终端大屏等信息化手段加强村级财务公开,确保村级财务公开不流于形式。四是村财镇管电算化。制定村集体三资管理信息平台使用制度,探索推进村级集体经济组织开设股份经济合作社银行基本结算账户和“村务卡”银行卡片,全面实行农村财务管理电算化。村级资金由乡镇核算中心开设的村级财务代理银行账户统一管理,按村核算。五是审批管理便民化。开发运行“智慧农经”信息化监管平台,实现村级财务签字、公章使用审批等便民措施线上运行,能盖村级便民服务章。开通“银农直联”系统,所辖村集体经济组织财务全部实行电子记账。
三、经验启示
党建引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动力。选好一名素质高、能力强、群众拥护的“领头雁”,打造一支素质过硬、团结务实、敢于担当的村班子,对一个村的集体经济发展至关重要。蒋庄村通过配强村集体班子,形成了强大的发展动力,同时通过以党建为引领,广泛宣传引导,把村集体增收和村民增收有效结合,极大激发了村民参与积极性,形成了推动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大工作合力。
因地制宜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有效措施。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必须立足本村实际,发挥优势,转化劣势,因地制宜制定发展路子。蒋庄村针对村民外出打工多、种地积极性差的情况,探索合作社流转土地模式,便劣势为优势,实现了村民致富、村集体增收的双赢局面。同时,结合村里实际情况,综合实施耕地“非农化”治理、扶贫资金项目飞地、闲置院落盘活、财务集中清理等举措,有效提升了村集体经济收入。
规范管理是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强力保障。规范农村财务管理,特别是强化对农村“三资”管理,有利于防止“三资”流失,增强村组织增收节支能力,促进农村集体经济健康、持续发展。作为临沂市农村财务规范化管理试点乡镇,黄山铺镇在蒋庄村先行开展了试点工作,创新实施了办公建设标准化、财务管理规范化、财务公开制度化、村财镇管电算化、审批管理便民化“五化”改革,全面提升了农村财务管理规范化水平,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了强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