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 年 7 月 2 日,烈日当空,时任福建省长的习近平没打招呼,来到福州苍霞社区棚屋区。当时的街巷,窄得连车子都开不进来,习近平就带着大家下车步行,走得满头是汗。他来到一幢低矮的二层木屋,8 平方米的空间,挤着一家 7 口人。在蒸笼一样的木板房里,习近平同志详细询问了一家的生活情况,足足待了半个小时。
出来后,习近平同志说了他的用意:“大家知道为什么要选在最热的天、这个时候来棚屋区调研吗?在场的领导,有谁,有谁的直系亲戚住在这样的棚屋区里的?在这样的环境里就是想让大家亲身体验一下群众的疾苦,加快棚屋区改造的步伐。”
随后,就近召集相关部门负责人和棚户区居民代表座谈。习近平同志站起来说:“我们千万不要忘了那些生活条件困难的群众。改造棚屋区就是维护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件好事。”
习近平同志调研后第八天,苍霞棚户区改造工程正式拉开帷幕。次年 5 月,涉及苍霞社区 3441 户、近万人的回迁安置房全部竣工。
习近平总书记一如既往关心民生问题,他从普通知青到村支书,到县、市、省、中央担任领导职务,是从基层一步一步干起来的,他了解民情、体察民意,他的初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充分地与实际工作结合起来。与民谋利,为民造福,这是习近平总书记的初心,也是他的实践。
2018 年 9 月,我考入综合执法局后来到乡镇工作,在这之前我工作学习生活一直在县城,基层工作是什么样子的,农村百姓们的生活怎么样、乡镇的生活工作环境怎么样,我完全没有概念。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在乡镇工作,除了做好本部门的执法工作,我还参与了抗洪救灾、疫情防控、卫片拆除、蒜薹购销、沙场整治、扶贫工作、矿区整村搬迁、扫黑除恶、夜间矿区巡查、大气环保整治、路域环境整治,农村移风易俗等工作。来到卞庄街道后,我又参与到首发办和综治办的工作中来,接触到的都是群众最真实的诉求。单位是最好的学校,人民群众是最好的良师诤友,这四年多的基层工作让我受益良多。
最真的实践在基层一线,最实的情怀在基层一线。作为一名青年基层干部,我们拥有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好平台、最短路径,联系群众就要“听之于耳、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把群众当老师、当参谋,用自身搭建党和群众联系的第一道桥梁,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 一公里”,让基层服务更接地气,让基层工作更得民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