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宅基地制度改革开展以来,我镇坚持以人为本,坚持问题导向,对标“高标定位、高位推动、高质运行、高效使用”,全面将“宅改”工作落实到位。
责任担当彰显宅改“力度”。镇级成立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制定《宅基地制度试点改革实施方案》等 12 项镇级文件制度,指导全镇村庄成立宅基地制度改革领导小组、理事会和监事会,并出台《农村宅基地制度改革实施方案》等 11 项村级制度文件。
多重宣传彰显宅改“深度”。宣传是推动宅改工作进程最好的方法。一是强化公示公告,对于村庄组织的成立和文件制定及时公示,村庄及时公开宅改进度,让群众了解宅改情况;二是立体宣传通过发放《致广大农民的一封信》、悬挂宣传横幅、发放宣传资料、村庄微信群转发宅改信息等方式,向村民普及相关政策,确保宅改工作家喻户晓;三是走村入户,成立以理事会为骨干的村庄宣传小组,利用晚上农户空闲时间“进组入户”,对村民关心的宅改问题进行详细解答,通过“板凳”会议搭起了基层党组织与群众之间的“连心桥”。
巡查监管彰显宅改“硬度”。建立村级宅基地管理员制度,镇、村两级成立联动巡查监管队伍,全镇 88 个村设村级宅基地巡查员 200 名,每周不少于 1 次的动态巡查,制止喊停农村乱建、违建苗头,有效解决了农村宅基地集体所有权主体长期缺位、失位的问题。今年已累计制止违规建设 4 起、整改 6 起。
盘活利用彰显宅改“活度”。宅基地资源是农村发展振兴的重要保障,宅改“一子落”,乡村振兴“满盘活”。长城镇以村集体增收、群众创收为目标,盘活空闲宅基地,根据村庄现状,制定“宅基地+企业”“宅基地+旅游”“宅基地+文化”等宅改路线,探索多条宅基地增收、创收路线,同时注重将“宅改”与“美丽乡村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等工作相结合,清理村庄残垣断壁,有效美化村庄环境。
下一步,我镇将进一步拓宽宅改路径,高效利用全镇宅基地资源,不断扩大宅基地与增收、创收融合面,为产业发展增加活力,为增收创收拓宽路径,为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